第220章
乔行简并未坐下,仍是站着,回答道:“刘扁一案尚无太多进展,抓住嫌凶的是刘鹊一案。”
“有嫌凶就好,尽早定罪结案,那才是不负所望。”韩侂胄将茶盏凑近嘴边,轻轻品了一口。
乔行简应道:“下官明白。”
“好茶。”韩侂胄晃了晃手中茶盏,轻捋长须,微微颔首。
第四章 家破人亡
一夜天明,刘克庄在斋舍中早早醒来,第一眼便向宋慈的床铺望去,却见宋慈裹着被子,鼾声绵长,睡得甚是香甜。
“我真是佩服你,桑姑娘被下狱关押,你竟能睡得这般安稳。”刘克庄这么想着,起身来到宋慈的床铺前,将宋慈一把推醒,道:“昨晚回来的路上,你不是说今早要去府衙见韦应奎吗?日头都出来了,还不赶紧起来。”
宋慈朝窗户望了一眼,已然天光大亮。他立马将被子一卷,起床下地,胡乱抹了把脸,再将青衿服一披,东坡巾一戴,便要往斋舍外面走。
“我虽然催你,可你也不用走得这么急啊,饭还没吃……”刘克庄话说一半,已被宋慈拽着往外走。
两人出了太学,在街边的早点浮铺买了些馒头和饼子果腹,然后一路南行,不多时来到临安府衙,直入司理狱,找到了韦应奎。
“原来是宋提刑和刘公子。”韦应奎微微有些诧异,“今天这么早,我才刚到府衙,不知是什么风把二位吹得到此?”
“城北刘太丞家有一婢女,名叫紫草,去年正月十二在家中后院上吊而死。”宋慈开门见山地道,“听说这案子是韦司理去查的?”
“刘太丞家?让我想想,好像是有这么个案子。”
“关于此案,想必韦司理还记得清楚吧?”
韦应奎却把头一摆,道:“那可不巧,我记不大清了。”
刘克庄道:“才过去了半年时间,你又不是老来多健忘,怎会记不清?”
韦应奎朝刘克庄斜了一眼,道:“我平日里既要掌管司理狱,管理那么多囚犯,又要处理各种积案,公务繁多,半年前一桩上吊自尽的区区小案,说了记不清,便是记不清。”
刘克庄正要还口,却被宋慈拦下道:“记不清也无妨,此案的案卷应该还在吧?”
韦应奎却道:“又不是杀人放火的凶案,这种婢女自尽的小事,临安城里每年都会发生不少,连案子都算不上,哪里会有案卷留存。”
“紫草的脖子上有两道索痕,”宋慈问道,“你还记得这两道索痕是何形状,长短阔狭各是多少,彼此可有交叉重叠吗?”
“宋提刑,你这是审问我来了吗?”韦应奎口气一冷。
宋慈便如没听见般,继续道:“但凡上吊自尽,绳套无外乎活套头、死套头、单系十字、缠绕系这几种,只有用缠绕系上吊,将绳子在脖子上缠绕两遭,才会留下两道索痕。这两道索痕之中,上一道绕过耳后,斜向发际,在头枕部上方形成提空,呈八字不交状,下一道则平绕颈部一圈,乃是致命要害所在。遇此情形,查验尸体时,必须将两道索痕照实填入检尸格目,两道索痕重叠和分开之处,更是要分别量好,把长短阔狭对验清楚,韦司理却说记不清?”顿了一下又道,“紫草的脖子上除了两道索痕,还有一些细小的抓伤。按常理来讲,脖子上既有索痕又有抓伤,极大可能是死者被绳子勒住脖子时,为了自救伸手抓挠绳索,以至于在自己脖子上留下了抓伤。这样的案子,通常不是自尽,而是遭人勒杀。”
“索痕也好,抓伤也罢,我说过了,记不大清。不过单论你方才所言,未必便是对的。”韦应奎道,“上吊自尽之人,濒死时太过难受,又或是上吊后心生悔意,都会伸手去抓脖子上的绳索,留下些许抓伤,那是在所难免的事。单凭脖子上存在抓伤,便认定是遭人勒杀,岂不过于草率?”
“可是有抓伤存在,便意味着死者有可能挣扎自救过,也就意味着有他杀的可能。关乎人命的案子,但凡有些许存疑,便该查验到底,倘若轻易认定为自尽,那才是真的草率。”
韦应奎冷眼看着宋慈,道:“宋提刑说的是,被勒死之人,伸手抓挠脖子上的绳索,是有可能在自己脖子上留下抓伤,这抓伤通常位于咽喉附近。可若这抓伤不在咽喉附近,而是在后颈上呢?”
“在后颈上?”宋慈微微一愣。
“两道索痕长短阔狭是多少,脖子上的抓伤又有多少,我是记不清了,但我记得一点,那婢女脖子上的抓伤,是在后颈之上,她的指甲里还有皮屑,可见后颈的抓痕就是她自己抓出来的。那婢女若是遭人勒杀,自己抓伤了脖子,抓伤应该位于前脖子上,可她的抓伤位于后颈上,那只可能是她上吊之后,心生悔意,将手伸向颈后,抓挠吊在空中的绳索,试图自救,这才会在后颈上留下抓伤。”韦应奎白了宋慈一眼,“宋提刑懂验尸验骨,查起案来刨根究底,任何蛛丝马迹,有关的无关的,一概不放过,我韦某人深感佩服。可天底下的司理、推官,没有几千也有数百,不是人人都像你这般较真,也不是人人都如你这般身在太学,清闲无事。你是提刑干办,要翻我查过的案子,尽管去查便是。我韦某人还有公务在身,恕不奉陪了。”说罢将袖子一拂,不再搭理宋慈和刘克庄,转身走出了司理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