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介绍 首页

    年代文炮灰原配幸福起来

  • 阅读设置
    年代文炮灰原配幸福起来 第55节
      她准备了凉凉的绿豆汤和烟给木工师傅。
      他们一边喝绿豆汤,一边问:“听严团长说这是洗衣服用的?”
      乔薇欢快地说:“对!”
      她说:“我试试。”
      木工们也好奇,等着她试。
      乔薇早泡了一盆衣服。
      这时代洗衣服的大盆可不是后世那种小脸盆。装了衣服装了水,乔薇得用拖的才拖到洗衣架底下。
      幸好试了一下,那根垂下来的木头悬得有点高,入水太浅。
      木工又解开绳子给调整了一下。
      再试,就顺手了。
      乔薇抓着小手柄,用木棍在盆里划起了圈圈。
      水哗哗地,跟着旋转。
      就像洗衣机一样,而且并不费力,还顺便活动了肩关节呢。
      做这个只是为了洗衣服省力而已,乔薇也没想到真用起来这么解压。
      天清气朗,阳光热烈,水流哗哗旋转。
      左三圈右三圈。
      可惜有人在,不能扭扭屁股扭扭腰。
      但也很快乐了,太快乐了。
      俩木工吨吨干掉几碗甜甜的绿豆汤,凑过来,有点抓耳挠腮:
      “那个……我试试?”
      “我也试试!”
      第46章
      “别说, 这个还真省力。”玩得不亦乐乎的木工师傅说。
      另一个则背着手俯身去看:“这能洗得干净吗?”
      “差不多。”乔薇说,“我预先泡过了。我用矬子矬了肥皂屑,热水化开泡的。”
      但小镇上的原住民很多和乡下村里是一样的, 不舍得用肥皂。
      乔薇看到俩木工师傅的脸上的神情,改口说:“改天我再试试皂荚,我想了, 先把皂荚用蒜臼子捣碎了,再热水化开泡衣服, 应该和肥皂是差不多的效果。这样我可以把肥皂省下来。”
      这时候最难得的其实还不是粮食, 是工业品。
      肥皂这种东西很多人家舍不得用。但乔薇一换成皂荚, 立刻木工师傅们就觉得这玩意没有距离了。
      他们甚至还建议她:“灶灰泡衣服也可以。“
      灶台烧的一般都是木柴、干草,所以灶灰是草木灰,也具有去污的能力。本来就是老祖宗流传了千年的法子。
      “对!”乔薇说,“这个其实就是把捶衣服改成转衣服了。捶衣服不也是为了让皂荚跟衣服混均匀吗?原理上是一样的, 就是表现形式不一样。”
      她用词遣句听着就像是个文化人。
      谈吐气质也很不一样, 特别大方自然,一看就像是大地方来的人。
      两个木工都高看她一眼, 一个还问:“那图是你画的呀?”
      “图是我画的,点子不是我想的。”乔薇笑道,“我以前在别处见过,想学起来,省点力气。”
      一个木匠数个大拇指。
      乔薇笑得灿烂。
      两个木匠离开了严家, 推起平板车, 边走边聊。
      “这干部家也没我想的富贵啊。”一个说, “怪寒酸的, 你瞧见没,还挂着草鞋呢。”
      另一个说:“那凉床上摆的也不知道是啥, 靠腰的?全是土布做的。还只有一个是染过色的。”
      乔薇的三个靠垫里有两个原色的,一个靛蓝的。
      土布本来就不贵,原色的甚至比靛蓝的还更便宜,因为不用染色。
      这严团长爱人甚至没舍得做三个靛蓝的,她只做了一个靛蓝的,另两个用了原色的。
      是布没买够还是咋的?
      这有点……寒酸哪。
      “哪能叫寒酸呢。”一个木匠说,“你看人家绿豆汤多舍得糖,给烟也大方。人家不是,人不是那个……”
      另一个也说:“对对对,不是寒酸,不是寒酸,嗯……是,嗯……”
      “艰苦朴素!”
      “对,说的对,艰苦朴素,不忘本。”
      乔薇哪知道两个木匠在背后这么议论她的田园风。她开开心心地洗了一盆衣服。
      正好严湘午睡起床了,叫严湘过来帮她一起拧,主要是有长裤子,不太好拧。
      虽然严湘力气小,但他只要死死地抓住别放开手就行。
      两个人就好弄多了。
      严湘还玩了一会儿“洗衣机”,玩得很开心。
      周二是严磊开会的日子。
      例行的事务都讨论完了之后,严磊向领导提交了“关于养牛取奶提高部队家属儿童营养补充的建议”。
      部队的家属儿童是谁啊?
      是这一桌子领导干部的老婆孩子啊。
      尤其严磊被乔薇科普过,关于长高和补钙的问题,他给大家也科普了一轮。
      领导觉得:“这个好。搞起来,搞起来!”
      部队本来就自己养猪也养羊,本来也是有牛的,但养的是肉牛。牛跟牛可是能差很多的。
      而且,如果是要保障所有,或者至少是大部分干部家庭儿童的牛奶,那可不是一两头牛能解决的事。
      这个事必须得交给后勤部门讨论、规划一下。正经提上日程。
      以部队的能力,很快就能实现了。
      严磊上午开完会,下午跟政委请了假提前走了。
      他走了,政委还端着搪瓷缸子喝着茶跟别人说:“严今天瞅着怎么这么精神?有什么喜事?”
      别人:“没有吧……”
      稀奇。
      因为干部们是一起坐吉普车回家,所以严磊基本每天回家的时间非常稳定。乔薇会掐着时间准备做晚饭。
      但今天到了那个时间也没瞅见严磊回来,正奇怪,赵团长家的英子来了:“姨,我爸让来说一声,严叔叔今天有事请假办事去了。说可能晚点回来,叫给他留饭。”
      “噢,好的。谢谢。英子别走~”
      乔薇喊住英子,开罐子拿了两块饼干给英子:“喏。”
      英子接了饼干,开开心心地回去了。
      自己路上吃了一块,剩下的一块拿回家,掰成两块,一半给了军子,一半给了五妮儿。
      俩小的立刻塞进嘴巴里了,生怕慢一步就要被哥哥们抢走了。
      多孩家庭,吃东西练的是手速。
      “哪来的?”杨大姐看见了问。
      “乔阿姨给的。”
      “死妮子,跟你说了不许跟人要吃的!”
      “我没要!我都要走了,乔阿姨把我喊住特意给我的。”英子梗着脖子,“乔阿姨可大方了。那可是高级饼干,人都舍得买。还舍得打开吃。”
      杨大姐眼睛一瞪:“谁家能跟她家比,就一个娃。我这养活你们多少张嘴呢。”
      英子:“切。那你别生这么多啊。”
      肉眼可见人家严湘的小日子过得比她们几个好多了。前几天五妮儿说在严家吃了黄桃罐头呢。可馋死她了。
      喊她妈去买,到供销社去问,哪还有啊,早没了。
      杨大姐给了她一下子。
      “不过,”杨大姐称赞说,“你乔姨大气是真大气。这个别人比不了。”
      严湘稍晚回来了,他还带着人,是个老乡。
      “来来来,就搁这。”他自己拎了个麻袋,领着老乡进院子。
      老乡肩膀上扛着好大一卷干草。
      乔薇从屋里出来一看,立刻就明白了:“买干草去了呀?”
      “没买,没买。”老乡忙摆手,“我送给他,送的。”
      乔薇薇吐吐舌头:“对对对,送。”
      个人与个人之间可是不能谈买谈卖的。
      严磊虚点了她一下,进屋去了。很快他出来,拿了钱还有粮票给老乡。
      票证是城市特有的东西,农民是没有粮票的。但农民出于各种原因,还是会对粮票有一些需求。
      九十年代的春晚里有一个小品,演的就是农民推着自行车“粮票换大米”。农民用大米跟城市居民换粮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