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介绍 首页

    大夏文圣

  • 阅读设置
    大夏文圣 第1025节
      一些声音响起,不少年轻读书人微微皱眉。
      这样的天象,他们自然明白这是圣人之道。
      这还需要说吗?
      可后者疯狂摇着头,甚至抓住一人的手臂,半天半天说不出话来,太激动了。
      “不,你们理解错了。”
      “老夫的意思是说,这心学,开创了人人成圣之路啊。”
      “这是可以让读书人皆可成圣的圣人之道。”
      “若明悟此心学,人人皆可成圣,拥有圣人之力。”
      “你们还不明白吗?”
      老者激动的有些语无伦次,半天半天才将这话说出。
      听到这话,众人这回坐不住了。
      “什么意思?这心学可以让人人成圣?”
      “要不要这么夸张?人人成圣之道?”
      “这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圣道?”
      “这不可能吧?”
      “人人成圣,这怎么可能?”
      哗然之声响起,所有人都没有想到,这‘圣人之道’竟然是这种意思?
      人人皆可成圣?
      “老夫没有任何夸大。”
      “这是真正的圣人之道,直指圣意,人人成圣,不是夸大,而是事实,只要做到这七境,以知行合一为辅,抵达第七重境界,便可成圣。”
      大儒开口,他说着说着,呼吸都有些呼吸不过来,他算是第一个明悟这心学的可怕。
      看着对方如此激动,大部分读书人既是震撼,同样也怀疑,毕竟之前的造势在先,让他们实在是有好相信。
      当然,最主要的一点就是,他们听不懂这心学,需要长时间的理解。
      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反应。
      “昭宥先生说的没错。”
      “这的确是圣人之道啊。”
      很快有不同的大儒开口,望着顾锦年,眼神惊愕,在昭宥大儒说完之后,他就明悟了这心学的可怕。
      “是圣人之道,是圣人之道。”
      “怪不得是无上新学,原来这是圣人之道啊。”
      很快,又有大儒出面开口,他们面色震撼,没有半点作假的样子,也异常激动,呼吸都显得无比急促。
      “可惜!”
      “可惜!”
      “可惜啊!”
      “老夫今年一百三有五,最多还有不到十年寿命,可惜啊,我若是晚三十年出生,我将有一定可能,成为圣人,即便成不了圣,也至少是个半圣。”
      “有此等学问在,却不给老夫留有机会,我恨啊。”
      很快,有大儒看哭出声来,看起来悲痛欲绝,就好像错失了什么绝世宝物一般。
      到了这个程度,大部分读书人已经相信这心学极为恐怖了。
      “这心学看起来端是恐怖,可到底可怕在何处?敢问有那位前辈,能为我等指出明路吗?”
      有人出声,他们相信这心学恐怖。
      光是这异象就证明了一切,可到底恐怖在何处,他们实在是不理解啊。
      听到这话,稷下学宫的院长深深叹了口气。
      他对学术极为了解,实际上他第一时间就知道这心学的恐怖。
      当下,他也没有藏着,直接出声道。
      “顾公之心学。”
      “并非是劝人向善这么简单的学问。”
      “而是为后世人开创圣人之路。”
      “故而才会引起如此恐怖的天象,也称的上是无上新学。”
      他先是出声,赞叹心学,也赞叹顾锦年所作所为。
      而后,他才为众人解释。
      “孔圣为读书人开创礼学。”
      “后续圣人,设国礼,君礼,以及儒学。”
      “但四位圣人之学,都是遵循天地自然之道,减少杀戮,明悟真谛,让世人明白,儒学之道,明悟圣人之意,去遵循天地自然。”
      “可四大儒学,从未教过世人如何成圣,并非是圣人藏私,而是圣道难如登天,再者他们也无法去阐述圣人之道的细节。”
      “所以只能立下三不朽,立德,立言,立功,当为圣人标准。”
      “然而顾公心学,却直接指出圣人七境,只需要明悟知行合一,突破七境,便可直指圣人大道。”
      学宫院长开口。
      但说完这话,他看得出很多人还是不理解,故而摇了摇头,继续开口。
      “换句话来说,孔圣等圣贤,为生民立命,阐述自然之道。”
      “然而将读书人修行之道,笼统列为三不朽。”
      “我等读书人修行,不同于武道,仙道一般,通过炼化天地灵气,就可突破境界。”
      “而是需要通过诸多办法,既要明悟道理,也要凝聚才气,更要思想开拓,才能突破境界。”
      “甚至各位突破之时,是不是有时候会疑惑,自己为何能突破境界?又为何突破了境界?”
      “顾公之心学,就是列出晋升之路,方才的圣人七境,只要达到,就一定可以成圣。”
      “补全了古今往来所有圣人的观点,整理合一,再给予了解决方法。”
      “顾公为我等,以及后世读书人开拓了圣人之路。”
      “再将办法告知我等。”
      “知行合一,致良知,便是一切之核心。”
      “所以,明悟知行合一,再一步一步去突破圣人七境,那么人人都可成圣,人人如龙。”
      “各位,明白了吗?”
      学宫院长开口。
      他已经说的很透彻了。
      到了这一步,若是还没听懂,那也不需要听懂。
      不过,能受邀参加,或者跟随前来参加稷下学宫的读书人,又岂能是等闲之辈?
      每一个都是各郡数一数二的才子。
      当学宫院长将话说到这个份上。
      他们已经彻底明白这心学的恐怖之处了。
      相当于给天下读书人,指出一条康庄大道。
      甚至连怎么过关的方法都告知清楚。
      “嘶。”
      倒抽冷气的声音响起。
      数万学子一个个呼吸急促,他们之前还不理解这帮大儒为什么一个个这么激动。
      现在彻底明白了。
      这换做谁,谁不激动啊?
      开玩笑。
      那个读书人不想成圣?
      可成圣有多难?谁都知道。
      但最主要的是,都知道成圣难,可没人知道,成圣为什么难?
      知道也没用,毕竟没有方法解决。
      现在顾锦年这个心学,不但告诉大家成圣为什么难,难在那里,包括解决方案都给出来了。
      这如何不让人激动。
      也就是说,大家伙有生之年,都可以成圣?
      当然,说是这样说。
      可未来真正能成圣者,数量不会有太多,只能说比现在要多,不至于动不动几百年出个圣人。
      心学若是完全推广,天下读书人皆然效彷学习,往后百年内出两三个圣人不成问题。
      但想要那种圣人满街走是不可能的。
      毕竟办法虽然有,可真正面临困境之时,又有几个人能够安静下来?
      去磨砺自己?
      再者,突破七大境的核心,就是知行合一,致良知。
      怎么知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