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介绍 首页

    大夏文圣

  • 阅读设置
    大夏文圣 第938节
      听着这些话,伙计们也是一个个无奈笑道。
      “各位,当真是一百两银子,我们也反复问了一百遍,昨天侯爷来了,我们也再三确定,用侯爷的话来说,这就是给家人们的福利啊。”
      “不过一人只限买一面,大中小,各自买一面,当然还有更大的镜子,不过更大一点的镜子,价格自然贵一点,要跟咱们的分铺掌柜定制。”
      伙计们开口,同时拍了拍手。
      刹那间,上百人走来,搬来了一面面的镜子,大的镜子,差不多八尺高。
      小一点的镜子,五尺高,这个是悬挂在家中的。
      最小的就是梳妆镜,两个巴掌大,呈圆形,雕刻着一些花纹。
      随着一面面镜子摆放在众人面前,这回所有人都激动了。
      “我要买,我要买。”
      “这个我要,我要。”
      “我要一面梳妆镜。”
      “给我来一面大镜子,我没银子,能不能先预订一个,我现在回家取银子来。”
      一时之间,各种声音响起,这热度比细盐还要高。
      原因无他,这种东西纯纯就是划时代的玩意啊,买一面这东西回去,多有面子啊?
      不但有面子,而且很实用啊。
      所以热度极高。
      而一些富商更是跑去跟分铺掌柜定制更好的镜子。
      如此。
      时间一点一点过去。
      从卯时开张。
      一直到戌时,足足八个时辰,大夏不夜城这才逐渐安静下来了。
      整个过程,大夏酒楼送来了凉茶以及一些糕点,送给百姓免费品尝,免得百姓等待时间过长。
      同时还提供围棋,象棋,以及戏班子,让百姓能在排队的过程中,不至于那么无聊。
      而出城的地方,有专门的人派发一包江中龙米,还有二两细盐。
      一人一包。
      赠送给百姓,免费赠送,一文钱不收。
      这让百姓们兴奋的不得了啊。
      开张第一天,除了购买细盐之外,一半的百姓没有花银子,纯粹就是过来看看热闹,剩下购买东西,也就是买点小玩意。
      即便是镜子这东西,也只有两成左右的百姓购买,价格摆在那里。
      最低的也要二十两银子一面。
      一些百姓也只能看看,二十两白银可以买三石粮食,四百多斤的粮食,一家五口吃两个月。
      买一面镜子,多多少少还是有些舍不得。
      除非家里有女儿,有女儿的,还真买了。
      眼下走了还送一份礼品,还真的让不少百姓有些不好意思。
      如此。
      到了翌日。
      丑时。
      不夜城内。
      顾锦年,苏怀玉,王富贵,还有工部尚书王启新和礼部尚书杨开。五个人聚集在酒楼内。
      王富贵拿着一份账薄,认真无比道。
      “光是今日,大夏百货楼,收账四百万两白银。”
      “其中官盐占六成,大夏镜占据接近三成,其余一些东西占据一成左右。”
      “官盐的价格,扣除人力,漕运费,成本费,毫无利润。”
      “镜子卖出一百四十万两,利润一百三十五万两白银,至于其他物件,利润五万两银子。”
      “合计利润一百四十万两。”
      “大夏酒楼,收账九万两白银,只有不到一成人入驻,扣除成本等等,实亏三万两白银。”
      “一共盈利一百三十七万两。”
      王富贵开口,说完这个数字后,一时之间,王启新,杨开等人脸色纷纷有些凝重。
      盈利一百三十七万两,听起来很夸张,可大部分的盈利点,都是镜子。
      而镜子这玩意,复购率太低了啊,买了一面,基本上不会买第二面。
      并且该买的人,这几天买完之后,就很难卖了。
      除非外省的人过来卖。
      可这样做的话,那还不如直接改名大夏镜楼,专卖镜子就够了。
      如果能一直卖的话,也不是一件坏事,但问题是,这镜子也需要时间和材料去做,而今又要搞龙舟,宝船,还要锤炼天外陨金,哪里可能去全力搞镜子啊。
      所以,这个数字听起来没问题。
      但对比他们的预期来说,意义不大啊。
      “锦年哥,这镜子的价格,咱们要不要抬高一下。”
      “不然的话,过不了几天,镜子估计就难卖出去了,而且有不少商人问咱们能不能大批卖,价格只要合适,他们都能接受。”
      “还有盐的价格能不能提高?外加上龙米价格其实可以降低一点,都没多少人买。”
      王富贵开口,询问顾锦年。
      按理说,官盐是用来吸引百姓的,利润最大的应该是江中龙米。
      可没想到的是,利润最大的居然是镜子。
      不是一件好事啊。
      “告诉那些商人,不批卖,限制一人一面,而且跟悬灯司说一声,严禁私自贩卖镜子,超过五面以上贩卖,严查到底。”
      “这官盐价格不变。”
      “龙米的价格也不变,不过贴出告示,限价一个月,一个月后龙米价格增长至二十五两一石。”
      顾锦年开口,进行了一些变动。
      而听到这话,王富贵不由郁闷了。
      “锦年哥。”
      “这官盐价格不变,我明白,可龙米卖不出去,为何还要提高价格啊?”
      “这不是更卖不出去吗?”
      王富贵有些好奇,觉得顾锦年这样做,不是让生意变得更差吗?
      然而,就在此时,工部尚书王启新的声音响起了。
      “这里就不懂了。”
      “大夏龙米之所以卖不出去,并非是因为这米不好,而是百姓不识货。”
      “他们没有吃过这龙米,二十两银子一石,他们觉得很贵,这很正常,但侯爷特意给每个人准备了四两米,这些百姓回去之后,也必然会蒸煮做饭。”
      “等吃了以后,就不怕他们不买了。”
      “如今再贴一个这样的告示,百姓也就不会顾前顾后了。”
      王启新如此说道。
      让王富贵顿时明白了。
      只不过,话是这样说的,但到底如何,就真没人知道了。
      一切的一切,还是要等几个时辰后,看看情况再说。
      “侯爷,明日还有朝会,老夫就先行告退了。”
      “如若有什么需求,让人传个话即可。”
      此时此刻,王启新站起身来告退。
      “两位慢走。”
      “本侯就不远送了。”
      顾锦年点了点头。
      待两人离开后,顾锦年拍了拍王富贵的肩膀道。
      “王兄。”
      “再招一批工,数量是现在的五倍,不然的话,过不了几天,人手只怕不够。”
      说完这话,顾锦年离开。
      看着顾锦年离开,苏怀玉也跟着离开。
      留下满脸懵的王富贵,还要招五倍的人?
      而此时,马车当中,王启新与杨开坐在马车内,彼此的眼神,都充满着担忧。
      “唉,就不知道老夫的预测准不准了,如若准的话,这个大夏不夜城当真要日进斗金。”
      “若是不准的话,就麻烦了。”
      王启新对大夏不夜城是给予厚望,如今有点情势不对,虽然自己能解释清楚,可还是有些难受啊。
      “放心,江中龙米,必然能成为最热销的东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