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介绍 首页

    大夏文圣

  • 阅读设置
    大夏文圣 第335节
      面对和亲,这件事情苏文景都没有半点办法,他也认为和亲不妥,可他找不到办法去解决这件事情。
      只能保持沉默。
      身份越高,地位越高,所思考的事情就越多,一时的热血,一时的意气,不能解决这些问题。
      尤其是自己也已经不是少年了。
      可顾锦年做到了很多人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。
      他打破了规矩。
      宰相府内。
      听着顾锦年的声音,李善陷入了沉默。
      今日,顾锦年为国立言,如若成功,将会给朝堂带来巨大的变化。
      这个人若是再入朝堂,天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。
      他沉默,心中盘算无数事情。
      可此时此刻。
      大夏京都。
      所有人痴痴呆呆地看向顾锦年。
      北门出口。
      出嫁队伍已经不敲锣打鼓,热闹景象瞬间全无。
      两旁百姓在高楼之处,痴痴呆呆地看着这一切。
      大夏王朝,这次和亲,让他们感到压抑,感到愤怒。
      区区匈奴人,娶大夏公主为妻,这本身就是丢人现眼的事情。
      但很多百姓其实心里知道,朝廷既然这样选择,必然有朝廷的想法。
      他们这种平民百姓也没什么好说的,议论两句,谩骂两句也就算了,而后顾锦年作千古名词,再削匈奴国国运,这让他们无比的激动。
      以为大夏要开战了。
      可没想到的是,匈奴国居然借此机会,借题发挥,不但要求更换一位真正的公主。
      更是要娶两个公主离开。
      这是奇耻大辱。
      真正的奇耻大辱。
      只是朝廷答应了,有很多消息散开,百姓们也知道,扶罗王朝与大金王朝纷纷插手。
      这让他们感到气愤,但更多的还是无奈。
      公主出嫁,为的是友好发展。
      但这何尝又不是给人一种,送女人和亲呢?
      大夏王朝所面临的困境就在这里,永盛大帝知道,若和亲,百姓不答应,必然民怨四起,大夏子民都会怪罪他,认为他和亲丢人。
      可如若不和亲,边境骚乱,百姓提心吊胆,住在京城的百姓,感受不到那种恐慌。
      可住在边境的百姓却知道,这有多恐怖,每到深夜,听到有马蹄声就吓得浑身发抖,全村人不敢睡好一个安稳觉。
      就怕匈奴来人,铁骑横扫,烧杀抢掠。
      所以为了百姓,永盛大帝宁可背负骂名,可若问他心中甘不甘心,他自然也是不甘心的。
      只是这一切都没有任何办法。
      而眼下。
      顾锦年的出现,打破了一切僵局。
      礼部尚书杨开望着这一切。
      那远处,顾锦年光芒万丈,他看似喝醉酒了,可却给人一种世人皆醉他独醒的感觉。
      宣纸飘动。
      顾锦年持笔,方才的声音震耳发聩。
      “吾名顾锦年,今日于京都北门,为大夏立下国言。”
      “以此文章,扬我大夏国威,凝我大夏国魂,塑我大夏国骨。”
      “此文,上敬天地,下敬九幽,尊古今往来,一切先贤。”
      声音在耳边久久不能消失。
      传遍京都每个人耳中。
      在如此关键的时刻,出嫁队伍都已经启动了,顾锦年却还想着力挽狂澜,改变和亲之事,这让杨开不知道该说什么。
      可他也不想阻止,他想看看,顾锦年要为大夏王朝,立下何等国言。
      出嫁队伍当中。
      齐齐木脸色阴沉无比,到了这一刻,顾锦年竟然还出来搅局,公主他都要娶走了。
      顾锦年为何还要来搅局?
      他心中有滔天怒火,可这怒火他宣泄不出。
      至于一旁的木哈尔,却脸色难看。
      他眼中是无奈,也充满着好奇,好奇顾锦年要做什么。
      而且,他彻底明白进京时,杨开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了。
      不要招惹顾锦年。
      他有些后悔了,后悔没有拦住齐齐木,倘若不招惹顾锦年,就不会弄成现在这个局面。
      匈奴国第二次被削国运。
      顾锦年现在为国立言。
      倘若当真立下国言,大夏国运将会增强,敌人变强,就是自己变弱啊。
      出嫁队伍面前。
      感受到众人目光,顾锦年心如止水。
      他今日所言,既是为大夏所言,也是为自己心中不平所言。
      一个国家。
      即便遇到任何问题,也绝对不能以和亲来解决。
      这并非是意气之争,而是国运之争。
      大夏王朝,不需要和亲,也不需要靠牺牲女人来换取和平。
      和亲的好处,是边境太平。
      然而这几日的思考,顾锦年找到了打破规矩的点。
      天命之争。
      塑造国魂,铸大夏国骨。
      宣纸面前。
      顾锦年深吸一口气,随后提起毛笔,不过他没有落笔,而是高声而出。
      “大夏为东荒中原,自十国而起,上承大乾,下开盛世,太祖立国,救苍生万民于水火之中。”
      “大夏之魂,不可磨灭。”
      “边境之耻,不可忘却。”
      “今日,吾提笔,望大夏太祖,望十国君主,望大乾英魂,显于此世,铸我中原之魂。”
      “大夏国言。”
      “不和亲!”
      顾锦年出声,他没有去夸赞大夏王朝,而是讲述这片土地的故事。
      无数年前,有一个大乾王朝。
      几千年前,这里十国争霸。
      七十多年前,太祖出世,一介布衣,横扫十国,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。
      而今,大夏王朝,居然要以和亲来换取太平?
      这岂不是耻辱?
      国有国骨,为上国。
      人有傲骨,为君子
      何为不和亲?
      堂堂大国,上国之上,岂能靠女子和亲来平息战乱?
      顾锦年动笔,洋洋洒洒,书写文章,和亲者为弱国,强国无需和亲。
      以此塑骨。
      当这三个字出现,这一刻,大夏皇宫,祖庙当中,一束光芒冲天而起,整个祖庙震颤。
      无数人将目光看去。
      这一刻,即便是永盛大帝也坐不住了,他露出惊愕之色,望着祖庙。
      此时,祖庙上空,光芒璀璨,夺目不已,是一道人影。
      一个身穿布衣的天子。
      大夏太祖。
      布衣天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