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介绍 首页

    神话三国领主

  • 阅读设置
    第五百零四章 后勤大师萧何(日更5/5)
      萧何来见徐天,还在调遣粮草,为张辽远征辽西做准备。
      萧何满级之后,金色内政特性“不绝粮道”开启。
      这是一个用于运输粮草的能力。
      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,对于执掌后勤的萧何而言,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。
      【特性】:不绝粮道
      【品阶】:金色内政特性
      【效果】:粮车运输速度+30%,受到地形不利影响-50%;工匠修筑运粮甬道的速度+30%;运粮队士气下降速度-50%。
      徐天看了萧何的特性,确实是很实用的能力。
      粮草乃是兵家大事。
      正好,远征辽西,需要长距离运输粮草。
      萧何领悟这个特性,对远征辽西的行动很重要。
      与其同时,萧何的破界任务也开启。
      【破界任务】:三杰之首
      【难度】:困难
      【内容】:负责一场持续一年以上的旷世大战的粮草运输,且粮道不被截断,没有出现粮草供应不济的情况。
      【交战双方规模】:每一方兵马不少于300万。
      萧何的破界任务似乎并不困难,因为萧何本来就是负责徐天势力的后勤。
      比较棘手的应该是,如何才能遇到持续一年以上的旷世大战。
      徐天为了解决公孙瓒,也没有动用一年时间。
      而且,对手必须是拥有300万以上兵力的大诸侯。
      两个大势力交战,相当于楚汉相争了。
      “萧何,你负责督运远征辽西的粮草。”
      徐天将萧何招来,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令萧何督运用于征讨辽西的粮草。
      “请主公尽管交给在下,在下不会出现任何纰漏。”
      萧何爽快应承下来。
      以萧何的能力,督运一州之粮草,不成问题。
      萧何说道:“还有一事。幽州牧刘虞被释放,阎柔、鲜于辅、鲜于银等刘虞旧部,对刘虞忠心耿耿,又当如何处置刘虞?”
      “这确实是一个问题。”
      公孙瓒是战败了,相对应的,一个棘手的人物——幽州牧刘虞,落入了徐天手中。
      此人在幽州拥有巨大的声望,如果掌握实权,那么幽州的世家依附的就是刘虞,而不是徐天了。
      刘虞兵败后,阎柔、鲜于辅等人,依然想方设法为刘虞报仇,可见刘虞的名声之大。
      “上表朝廷,请求刘虞担任大司马,移居邺城,又或者,前去长安就职。”
      徐天决定将刘虞这块烫手山芋扔给朝廷。
      刘虞作为汉室宗亲,再加上巨大的威望,对于徐天而言,这不是一件好事。
      而且刘虞与公孙瓒有仇,如果要招降公孙瓒,那么必定会得罪刘虞。
      不如将刘虞送到长安,给长安朝廷添加一些麻烦。
      又或者,架空刘虞也是一条不错的选择。
      无论如何,刘虞与刘表、刘焉是州牧级别的汉室宗亲,对徐天等诸侯的威望,是不小的挑战,不能授予实权。
      萧何听了徐天的安排,默默点头,确实,刘虞成为烫手山芋,只能架空了。
      徐天可不希望一个有巨大威望,又不确定是否听从自己命令的幽州牧存在自己的势力。
      青州北海国海域附近的一座海岛,上千艘大小船只聚集,其中一个海贼首领,扛着大刀,凶神恶煞。
      “首领,据说北海相入朝为官,现在是冀州牧接管青州,青州大乱,各地山贼,人人自危。”
      “孔融跑去做官,我们欺负谁?”
      青州海贼首领管承,听说孔融离开青州,不由忧心忡忡。
      孔融担任北海相,反而是最容易被欺负的对象,而接手混乱的青州的徐天,却不是善茬。
      “趁着青州彻底平定之际,抄掠北海国各地,将金银囤积至海岛,我们建立自己的封国,岂不快哉?”
      管承带兵占据青州海域的海岛,自立为王,拥有部众十余万人。
      这些部众拖家带口,附近海岛,林林总总有百万人。这是不小的人口。
      管承的海贼之中,还有东汉玩家混入其中。
      在汉末当海贼,到处抢掠,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      青州海域附近,东瀛文明的船只出没……
      “北海国淳于县一带,有一股海贼势力,抢掠北海国的人口至附近的海岛,占地为王。如果这股海贼势力不除,则人心不定。”
      管承在附近抢掠时,负责平定青州的徐达、常遇春盯上了这股势力。
      徐达琢磨了一下:“无论平原还是山地,我敢以十分之一的兵力击败管承,但若是管承自知不敌,逃至附近海岛,又该当如何是好?”
      “那就搜集船只,杀至海岛上,剿灭海贼!”
      常遇春还是一如既往地高调。
      青州境内,有不服的贼势力,那么就打到服为止。
      徐达、常遇春可是拥有统帅水师的能力。
      被徐天留在青州招降黄巾军的管亥,听说海贼管承之名,神情变化不定。
      谋士辛评察言观色,发觉了管亥的异常:“管亥,莫非你与这股海贼势力的首领相识?”
      辛评这么一说,徐达、常遇春很快反应过来。
      管亥、管承,为同姓,而且都是贼势力的武将……
      管亥不情愿地说道:“管承乃是吾兄,我们曾经立志要在此乱世,做出一番大事。只不过我管亥投靠大贤良师,而他管承选择成为海贼。”
      徐达、常遇春、辛评眼神一亮:“既然你们是兄弟,那么事情就简单多了。”
      管亥板着脸:“我们兄弟二人,已经分家。”
      辛评不以为然:“血浓于水,为了大局考虑,管亥你应当认回这个兄弟,说服管承,弃暗投明,归降朝廷。”
      “不。”
      管亥打死也不愿意与管承和好。
      辛评感叹道:“如果可以说服管承归降朝廷,管亥你或许可以立下大功,将来封侯,轻而易举。”
      封侯?
      管亥瞪大眼睛,面露挣扎之色:“如果这样,我倒是可以考虑考虑。”
      常遇春用力拍了拍管亥的肩膀,险些将管亥拍了一个踉跄:“管亥,不用犹豫了,只要说服管承来降,我常遇春请你痛饮一番!”
      管亥只好说道:“那我前去管承盘踞的海岛试试。”
      管亥清点几百个黄巾兵,出海寻找管承的下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