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介绍 首页

    下乡的姐姐回来了

  • 阅读设置
    下乡的姐姐回来了 第351节
      就这样,她还时不时打压一下儿媳妇,省得何兰她张狂。
      但于朵这样的,真不合适了。
      所以,辛奶奶是希望辛明宇能尽早认清事实。
      辛晴从屋里出来,拿起话筒。
      “哦,你说让我到电器行附近走访一下店里的服务态度啊。行,没问题!”
      辛明宇这才释然,他以前周末经常去陪着于朵卖收音机。
      西单那一片的人也都认得她的。
      辛晴预备等下午太阳要落山了去。
      辛奶奶道:“我和你一起去。于朵说得没错,服务态度的好坏关系到咱们日后的生意。不能这个时候把口碑坏了。”
      辛明宇道:“奶奶,您就不用去奔波了吧。”
      “我有股份的啊,而且我也想去看看。我一个人坐车出去你们不放心,正好我跟着小晴一起去嘛。”
      老太太500块的股份,这一次增资之后进一步稀释了。
      如今电器行的股份市值两万,她只占2.5%了。
      但据说电器行一个月能赚8000左右。8000啊!近乎一个月就能出一个万元户。
      那她还是能分200左右嘛,她挺满足的。
      就冲这200,于朵如今在她心中的地位完全改变了。
      于朵一个月可是4000。而这甚至不是她最赚钱的生意。
      这个生意,于朵和她两个孙子都是看准了的。
      钱不够花用的难处,这一次娶大孙媳妇她完全知道了。
      她以前以为的万元户就很多了,但在所谓的好人家看来,是完全不够的。
      娶个高干孙媳妇就能返贫。
      以后啊,大孙子、二孙子甚至小孙女的前程、婚姻都能从这里得好处的。
      没有钱支撑,什么都是虚的。
      有了电器行的股份,林家的亲家母和何兰通电话商量婚礼安排的时候,那态度都和煦多了。
      哼,相当于辛家让给他们一半的股份,坐着就能赚钱啊。
      辛奶奶拍拍辛明宇的胳膊,“小宇,女人都是慕强的。哪怕她本身是个很厉害的人,她也慕强。我看啊,你还是早点放下,就跟于朵做朋友比较好。你找别人,哪怕有是个大学生,凭你的条件可以过得很好,一辈子让她伺候你。你想找于朵,就只能一辈子伺候她。她还多半看不上你,何必呢?奶奶不会害你的。”
      辛明宇的脸白了一下,“我会努力成长的。”
      其实相较于半年前,他进步已经非常大了。
      半年前他还在肉联厂的厂办混工资,可如今他凭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北京医科大学。
      但是,于朵成长得更快。
      她就好像天然会左右逢源、规避风险一般。
      这个电器行的生意,背后有他家、有常家还有广州林家,所以这么赚钱也没人敢用商业手段意外的法子抢。
      至于涉外旅行社,那更是她懂外语、得天独厚。
      如今社会上哪有什么闲置的懂外语的人才啊?
      她硬是薅了一个懂英语的、一个懂樱花国语的出来。
      又利用常家在友谊宾馆的人脉,给自己的旅行社上了个保险。
      让里头的外国游客能够对她的旅行社有初步的信任。
      辛明宇这个暑假,除了在广州进货、招聘信得过的采购,就在分析于朵的行为。
      一步、一步真的走得很稳。
      他爸说16岁能想到这些,都有点多智近妖了。
      不过想想她背后有关大爷指点,倒也不是太奇怪。
      电器行这边,钱小南拿上钱去喊了三菜一汤。
      等吃过,于朵骑着自行车去逛附近的西单商场。
      要开学了,她这个暑假过得忙忙碌碌的,还真是没怎么玩过。
      趁着今天没什么事,去逛逛商场。
      从前,这儿是她最喜欢来逛的地方。当然,干逛。不花钱的那种逛法。
      那会儿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,也会想一想,‘等我有了钱……’
      不过那会儿想的有钱就是,从15块一个月的临时工,转正拿30。
      然后上高中、考大学。
      坐办公室,拿大几十块一个月的高工资。
      那时候被贫穷限制了想象嘛。
      于朵骑着车过去,西当商场外头也有人收五分钱就给看自行车的。
      她把车停好,交了钱。
      对方递给她一个写了号码的长方形木牌。
      这是一对的。她拿一个,另一个绑在车上。
      回头就凭这个来取车。
      于朵把小木牌放到常荷送的小背包的侧边,然后拉上拉链。
      这样就不怕弄掉了。
      说起西单商场,这历史可就早了。
      1930年,由归国华侨建造的厚德商场在西单牌楼附近开业。
      此后十年间,西单北大街从南到北相继建成福德、益德、惠德、福寿几座商场,统称西单商场。
      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,西单商场收归国营。
      如今是华北百货北京分公司第三门市部(简称“三门”)。
      第一商场包括西单食品店,专售腊味、海味、鲜货等;
      第二商场专卖书籍;
      第三商场经营风味小吃,还设有杂耍场;
      第四商场经营特种手工艺品;
      第五商场则把过去分散在各个商场的百货摊全部集中成百货部。
      这里头人气非常的高。
      买东西的人手里拿着相关票据和人民币。紧俏物资的柜台往往供不应求。
      于朵走在这里头,想到自己和辛家开的电器行生意再好,也没法在这里头占据一席之地,有些心酸。
      这要是能开到这里头来,生意直线上升啊。
      大多数人
      还是更信得过国营的商场。
      她们那样摆摊设点的,哪怕就像她租了沿街的门面,也往往被视为打游击的。
      什么时候他们这些私营门店才能‘有名有份’?
      如今办不到营业执照,交不了税。虽然省了税钱,心头总是不踏实。
      比人家这些国营的、集体的门店就是要矮一截。
      这里头的营业员可是婚恋市场的抢手人选。
      可贺山和钱小南跟着自己卖电器,幸福里大院那一片都说他们是跟着自己投机倒把,做二道贩子。
      至于废品站的工作人员就更是被认为天天和那些‘捡垃圾的’的打交道。
      倒是涉外旅行社看起来比较高大上,又是说外语、又是挣外汇,而且是身处华侨公寓,暂时还没什么人说。
      第247章
      如果是交了税的,于朵就可以坦坦然然去跟人讲,我们也同样是要交税的,是在给国家做贡献。
      表演到中场,有人翻转锣面来收打赏的钱。
      于朵看得开心,倒是有心多给些。
      但她不敢露富,别回头惹来了扒手。
      这种人潮拥挤的地方,三只手最喜欢了。
      最后就只给了一块钱。
      那这已经算是个人里给得多的了,只是不算太夸张而已。
      “多谢您了哎!”
      等这一场演出结束,于朵便出来了。
      看到卖糖葫芦那里不挤,便去买了一串。
      这个不要票,给钱就行。一毛钱一串,酸酸甜甜的。
      以前她干逛的时候连这都不舍得买。
      毕竟全副身家就六毛钱。
      还是有事到附近才会来干逛一下。毕竟要花5分钱的公交车费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