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介绍 首页

    下乡的姐姐回来了

  • 阅读设置
    下乡的姐姐回来了 第251节
      常宁忽然道:“小顾,话说你以后应该挺会伺候月子的吧?都是通的嘛。”
      “滚——”
      第178章
      顾朝暮的厂房已经越来越成气候了。
      只等这一批的新手都上手了,祝海这个质检也通过他的考核。他就准备要启程去昆仑山了。
      他的精力肯定更多是放在学业上。
      办厂子组装收音机,对他来说就是个经济独立的手段。
      他没有于朵对做生意那么执着。
      年纪不大点,她居然有三个生意了!
      和于朵说起这茬,她只是道:“我比你缺钱啊!”
      这次去昆仑山,他决定要好好的想一想。想清楚之后到底要怎么做。
      今天中午送关大爷回去的时候,于朵让司机把自己的自行车放到后备箱载过来了。
      这样她进进出出就更方便了。
      吃过晚饭,她洗了澡。顺手把内衣搓来晾在自己房间的一角。
      外面的衣服就放在洗衣篮里,回头保姆会一起放洗衣机里洗。
      常宁来叩她的门,“去不去看电影?”
      这大院里电影院、银行、商店这些都是有的。
      “去。”管它放什么呢,都可以看看。
      两个人就一道溜达着过去了。
      到了电影院门口,常宁看到商店里有卖瓜子、爆米花的。
      他看看于朵,于朵摇头。
      她吃不下零食了。倒是矿泉水她临走拿了两瓶,正好一人一瓶。
      今天放的是《乱世佳人
      》,同样是纯英文版的。
      外交部大院里的孩子,基本都能听懂。
      于朵连蒙带猜的也没什么问题。
      小一些的孩子,可能不能听懂多少。但他们对这种电影也不感兴趣。
      将近四个小时的电影,于朵完全沉浸进去了。
      她好喜欢斯嘉丽和梅兰妮!
      尤其是斯嘉丽!
      出了电影院她还在和常宁道:“我太喜欢她了,她好有生命的活力。但是她为什么要结婚呢?第三次结得还有点道理。第一次、第二次完全是视婚姻如儿戏嘛。”
      前方有人转过头来,看着于朵笑了笑。
      于朵认出他是上次来参加过party的霍昭,便也回应了一个笑容。
      常宁之前去找人帮着留意狄见欢的事。这个人就是霍昭。
      他也答应了帮于朵留意能在上学期间给她当导游的人。
      霍昭比常宁其实还小两岁,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大学生。
      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。主修英语,辅修阿拉伯语。
      专业成绩比较突出,如今暑假期间也在外交部实习。
      算是大院里的后起之秀。
      霍昭放慢了一点脚步,和他们兄妹并行。
      “于朵、常宁,你们要找上学期间能给你们当导游的人。我想来想去,又找人打听了。想到了一个人,他能力能胜任。但能不能做好导游我不敢打包票。”
      于朵的求贤广告已经准备好了。明天就打算去报社等广告。
      是找章编辑帮忙介绍了编辑部的人。
      登一次广告有点贵,登一天100!连续登一周500。
      就一个小方块的地方。
      于朵十分的心疼钱。但是没有办法,懂英语还不上学、不上班的人实在是太少了。
      如果过几年这一批大学生出来后,他们去教了更多人,应该会比较好找。
      但那时候涉外的旅行社也就不那么好开了。
      现在这一块还是荒漠,所以她们才一下子就做成了。
      靠的本来就是先发优势。
      章编辑都跟她讲,就算打了广告也不一定能找到人。
      常宁道:“谁啊?”
      “蔡疯子。”
      常宁道:“他,你开什么玩笑?”
      霍昭道:“也许他能为五斗米折腰呢。而且,这活儿没准还挺适合他的。你们要不考虑一下。”
      懂英语又不用上学、上班的人,真的不好找!
      50年代那批人学的都是俄语。
      然后60年代中期直到恢复高考,外语都是‘毒草’!
      也就77年恢复高考之后,大学里才重新开始有人学英语。但目前都还在上大学没毕业。
      50年代之前去英语国家留学的那一批人,如今都40多将近50了。
      这会儿都在岗位上发光发热。
      就是不上班,这个年纪也没体力去做导游了。
      不然于朵也不用找别人,高老师还兴致勃勃的呢。
      他们外交部大院的子弟,则主要是因为家学渊源,比别人有更多机会接触外语。
      哪怕中间经历了十多年的封锁,但国家还是需要有懂英语的人啊。
      至于蔡疯子,他35岁。
      前些年说了些在当时看来有点‘反动’的话,受了迫害,
      当时是说他偷听bbc被洗脑了。
      但其实他说的那些话就是和主流思想不符,倒真说不上反动。
      这人最近被平反了,但工作还是不好安排。
      因为他确实有些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。
      于朵听了他们两个的介绍,“是说他心向西方?”
      常宁和霍昭都点头。
      于朵道:“没准他确实正适合和这些外国人接触呢。”
      主要她对于明天去登广告的事心头一点底都没有。
      常宁道:“但他多半会通过接触外国游客,谋求出国。而且你发的工资可是外汇,正方便了他。”
      看于朵有点心动的样子,常宁心道:怪不得小顾说于朵做生意的胆子越来越大了。有这种叛逃倾向的人都敢用。
      如果偷渡漂亮国的人有,但不多。
      真正偷渡得最厉害的,是深圳往香港那边跑的。
      那个都有专用名词了:逃港!
      每天晚上一群一群的人爬过铁丝网过去。解放军鸣枪都挡不住这个势头。
      还有人干脆带着游泳圈或者就是许多个水壶绑身上,直接游过去。
      常宁对霍昭道:“我们回去商量一下。”
      他不太赞同于朵用这个人,有叛逃的潜在风险。
      “我建议你还是登了广告看看效果。北京这么大,兴许能找出来遗贤呢!”
      于朵点头,“那先试试吧。”
      第二天十点,于朵和常宁、狄见欢先去报社。
      常宁开车,他拿到本本了嘛。昨天又把车子和旅游路段都熟悉了一下。
      路上狄见欢问于朵,“你前天晚上说面对游客轻慢华国,咱们得不卑不亢还不能对游客发火。能具体说说怎么处理么?“
      于朵道:“这得随机应变啊。而且,这是外交官的看家本事。我还想找你取取经呢。”
      狄见欢拧眉道:“我之前真的把这个工作想得简单了。”
      以为就是介绍景点,带着游玩呢。
      现在看来,还挺有挑战的呢。
      怪不得爷爷都说这个勤工俭学应该还挺锻炼人的。也许对她以后做相关工作都有帮助。
      常宁道:“你知道就好。外国有句俗话:顾客就是上帝!只要不是辱及国家和个人,都可以忍一忍。”
      于朵点头,“对,忍字形上一把刀。咱们是双向选择,你要是觉得干着不愉快也可以随时退出。预支的工资,稍后手头松动了还我就行。”
      狄见欢道:“双向选择,意思你对我不满意也可以随时开除我,对吧?”